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近期整个汽车圈好像都按下了暂停键。什么新车,销量都是“再等等”,沉下心来想想,买买君这次和大家聊几款平日舆论上不那么高调的产品,不一定卖得最好,但是很有特色。
我为何要在标题上强调“华晨宝马”呢?因为X1虽然是全球车,但在引入国产后一些本(加)土(长)化操作让它在豪华紧凑型SUV中拥有无可匹敌的影响力,甚至于在GLB亮相前,这个级别都找不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竞品。直接结果就是它在2019年年销量突破了10万辆。
也许有人要喷我:都2020年了,还叫人买X1?对此我只能说:销售量就是最好的量化指标,品牌吹得再好,车的销量就是汽车市场的综合反馈,也许沉默的大多数,才是真正用真金白银决策的买家。是的,X1,前驱/三缸。销量数据显示买X1低配三缸版是整个车系的主销部分。用脚投票有问题吗,便宜就是硬道理,25万落地的X1它不香吗?
中期改款后气势提升不少
BBA中真正能走量的产品,或多或少都是与其品牌理念有一定背离的。X1在全年的中期改款中,换挡鸡腿棍有了,中控大屏给了,与X3同源的外观上了,整体质感改头换面。很接地气,市场要的它都给了。
内饰质感跟上宝马最新设计
X1空间比同级别奥迪Q3、奔驰GLA、讴歌CDX大太多,能摆正心态,别想着操控、后驱这些有的没的,就是要一辆贴着宝马牌的家用买菜车的话,X1非常值得。
宽敞的后排,它不香吗?
20~30万元这个层级,是国内竞争最激烈的入门级豪华SUV市场,十分注重性价比。消费群体有一定消费力但年龄又不会太大,有些还刚成家不久,这个价位的消费者,对车的要求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价格不能贵,空间不能小,配置不能差,面子又还要给足。X1都做到了,没道理不成功。
它有数代的产品传承,它是2019年这个品牌的重磅之作,它的定位是国内购车热门,它20.28万的起售价真的很香,它.......
——编不下去了,北京现代胜达,看着不错,反正不火
北京现代的产品线很长,覆盖价格区间广。产品多但能成功的就像抓阄一样充满随机性。2018年10月北京现代带来了一款中国特供菲斯塔,竟然获得了市场相当程度的肯定。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思域的市场地位。在大多数油腻的特供车中,菲斯塔的运动感仿佛一股清流。那2019年继续特供的胜达,按道理来说,是该有些惊喜的。
据说5月上市,这个要是不火,下一次韩系在华翻身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胜达是2019年上海车展前一日上市的,车展嘛,各类新车消息爆炸多,容易被埋没,然后......上海车展自家展台十代索纳塔令人印象深刻。应该说在上市初期的关键宣传期,胜达的声量并不大。
褒贬不一的尾部设计
这代胜达是它车系中的第四代,国产的胜达是本土化处理,2865mm的轴距,比海外版本长了100mm。并将D柱以及整个尾部的设计来了个推翻重做。座位布局也默认为更舒适的六座,七座还得加钱选装。按键换挡,指纹识别,大尺寸中控屏,这些都是“本土化”的成果。
配上20.28-27.28万的价格,胜达顶配的售价基本和汉兰达主销价格接轨,诚意也在,但就是不火。有观点将胜达销量与它“不成熟的本土化”挂钩,买买君觉得这并没有道理,设计是一个没有办法量化的东西,配置方面,越多越好难道是错吗?只能说:韩系在国内的复苏,任重道远。靠价格起来的,不一定靠价格走到最后。
这次是“小而美”的马自达,有消息称它打算搞个大新闻:从2020年起,两年内暂停现有产品的换代升级,转型研发新技术和思考品牌转型的方向。轿跑SUV,CX-30可能是其近期最后一款新车。
——买买君看了看落地20万的阿特兹,这还是买吧,反正近期也不换代了......
轿跑CX-3-CX-30
马自达对技术的执拗众所周知,从“转子四十八士”到“创驰蓝天自吸”,技术的独特性一直是马自达令人津津乐道的。它的产品在很多方面是与大众消费观有冲突的。“爱则在线下单,惑则店门难进”——这也是马自达4S店的现状。但人要吃饭,车企要盈利。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大潮面前,有钱才能生变。
马自达大招:中大型概念车雏形
“直列六缸,大型车平台,品牌向上” ——2019年5月马自达发布的中期经营规划中出现了这些关键词,这些在现在的马自达中有些是完全没有涉足的。所以才会有后面“两年闭关”的观点。反正这对真正喜欢马自达的用户来说是好事,两年而已,等得起。
国内这边,从价格上来看,马自达已经有所松动,不再是之前那种“贵半级”的感觉,魂动设计依旧特立独行,但动力技术确实需要更新,最新的压燃动力未实现国产,直接让全新昂克赛拉的竞争力显得不那么出众。至于阿特兹,市场优惠已经有点“买到即赚到”的意思,2.5L 21万可落地。销量小而美,买到就不亏。指不定新一代阿特兹真的要对标3系了......
马自达是靠这样的“干货”一步步走到今天
马自达是个小厂,没那么多资本与大车企对拼,只能集中资源办大事,买买君觉得,目前马自达的产品线就算两年不换代,依旧等得起不至于过时。只希望这两年马自达的潜心修炼,最终大招一鸣惊人。
2014年7月24日,宝马i3国内正式上市,45万的售价,碳纤维车身,对开门设计,不到300km的实际续航,让人赞叹一句牛X之余,默默补上一句:玩具。
作为第一批豪华车企试水新能源的产物,i3强调的理念是“最小电池,最大续航”,在2014年22kW的锂电池组也不算大,再加上不支持快充,i3成为了宝马希望营造的理想新能源车样本:城市内通勤,有固定车位充电。2020年都没实现,2014年更不可能。
设计做工质感,i3绝对是碾压同期的特斯拉的。续航短,是因为它设计理念的差异,不是产品问题,i3的真实续航比起很多“标400开200”注水型新能源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i3进化到2020年,续航到了340km,价格降到了30.48万,还送一年免费公共充电服务。
30万,300km。对于i3来说这已经是它的完美体。对一些有经济实力、又在限牌城市中苦于没有指标的朋友来说,想要买一台比较有个性还能满足日常基本通勤的车,现在i3还是挺香的,别的不说,做工质感好出特斯拉不只一点。在i8停产后,个性且靠谱的纯电动,除了i3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