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通勤路程不算特别长,又苦于上下班高峰时地铁公交的沉浸式沙丁鱼罐头体验,掏个几万块出来买一台纯电通勤车,就像五菱宏光MINIEV那样的产品,可能会是个从侧面改善我等打工人上/下班体验的好选择
——哪怕几万块对于我等来说不是钱,是命;哪怕买了车之后,你还是得塞在这红得发黑的双向4车道当中…
回到正题,能够花最少的成本去购入一台纯电通勤车,甚至在某些地区还能免去摇号或者税费的烦恼,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相当吸引的事。哪怕这些车配置并不高,开起来也不算称心如意。
但光是“有瓦遮头”,能够随心所欲地开启属于自己的美妙(上/下班)旅程,偶尔还能在周末开着它去附近转个圈,就已经秒杀那些沙丁鱼罐头,或者是那些除了铃铛不响哪哪都响,刹车有奇效但不是每次都起效的共享单车。
所以你大概也明白为什么五菱宏光MINIEV可以买得这么好,这台人民代步车,光是上个月就卖了45576台,大概也明白为什么有奇瑞QQ冰淇淋这些后来者,预售24小时内就收获超过15000张订单。大概也明白……
嗯?您已经是车主?那没事了,上面这些东西你早就懂了。
可以说,这类价格便宜的电动小车很好地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是完全契合当今市场需求的产品。你或许会好奇,在海外市场,这种类型的产品是否吃香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跟买买君一起了解一下,海外市场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是否也存在类似于MINIEV或者QQ冰淇淋的车型?
不得不佩服法系厂商的设计功底,哪怕是一台最入门级的小电车,也能设计得如此具有特色。抱歉,买买君实在想不到更多夸它的语句,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的内饰塑料感,45km/h的极速,70km多点的纯电续航里程,真的,这个玩具就像是在告诉你,外国的月亮可不圆。
但Ami对于雪铁龙本身,或者对于整个欧洲,都是一款相当有创新意义的车。只要你是一个年满14岁的鬼火少年,不需要驾照,就可以直接驾驶Ami(部分市场譬如英国受到法律限制,只能是16岁以上),另外,针对这款车型,雪铁龙还提供网购送货上门一条龙服务。
如果嫌6000欧的车价太贵,雪铁龙还提供形式多样的租赁计划,不仅如此,你还可以使用Free2Move易微享共享汽车服务分时租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似乎还是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理了。
其实参考雪铁龙的说法,Ami设计之初受到了“最后一英里交付”的概念影响。所以除了短途用车,Ami可能还是更适合快递业界作配送车使用,而实际上雪铁龙也推出了一款移除副驾驶席的商用版My Ami Cargo,虽然除了外观以外没有什么地方比得过咱们的MINIEV,但对于各位快递员来说,从安全性层面去考虑,这或多或少还是比三蹦子香啊。
根据此前的消息称,来自韩国的起亚也计划推出一款类似于雪铁龙Ami的车型,面向的,同样是短途纯电汽车市场。根据起亚的发言人所讲,他们曾参考过一份来自中国的调查报告,发现人们在经历疫情之后,私人交通工具使用率从34%提升到了65%。所以他们认为,只要人们能够选择自己开车,或者说共享短途纯电车的使用成本能够降下到与公共交通类似,那么人们肯定会更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图为起亚新电动车效果图
据悉新车将会用全新的纯电平台打造,但这款车型将于何时推出,依然未有任何信息。既然它的对手锁定为Ami,那么买买君猜测它最先会被投入到欧洲市场。但这些事情可说不准,毕竟美国就有共享租车公司将Ami弄到了美国市场,可想而知短途共享电车的市场是有多大。或许我们可以大胆预期,这台车也会跟Ami一样,出现在更多国家与地区当中。
如果单从车本身来看,C+Pod 2490/1290/1550mm的长宽高,加上1780mm的轴距,车身尺寸是要小于MINIEV的,它只能坐两个人,纯电续航里程倒是跟MINIEV差不多水平,为150km。各个方面的设计用料也比较普通,更偏向所谓的功能性。目前C+Pod也主要用作商用,在医疗领域(上门看病服务)以及快递业均有应用。
乍看之下,C+Pod似乎没有多少亮点,但对于丰田来说,他们其实是想借这台车,去展现他们的“EV森林”概念。所谓的“EV森林”,强调的是资源共享。首先是电池,通过开发标准化的车载电池,最终使他们也可以应用到车辆以外的地方,譬如家庭/农业/工业/建筑等等领域。当这些电池寿命结束后,丰田会将其回收再利用(用于为尚属领域发电)。
其二是车辆共享,除了这台C+Pod以外,丰田还将提供C+Walk T三轮电动车,后者主要在公园、机场、购物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中应用。其三,则是涉及交通/气候等情报的共享。
图为C+Walk T三轮电动车,未来也会推出带有座椅,以及可以与轮椅连接的版本
简单来说,丰田意在构建的是一套完整的绿色循环用车生态,这台没啥亮点的C+Pod,只不过是这盘大棋的一个构成要素。
严格来说,无论是雪铁龙Ami还是丰田C+Pod,厂商赋予他们的职能,其实我国的那些小电动车都能轻松做到,甚至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更完善。当然,这仅仅就车本身而言。毕竟各个国家、地区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设计、开发成本以及用车场景,就像五菱宏光MINIEV适合我国很多上班族一样,产品是否符合实际的市场以及用户需求,才是各个厂商需要考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