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数人而言,这可能是最适合中国城市路况的一种动力组合了。
可能你会对这句话抱有很大疑虑,但如果你看完我此次试驾的感受,或许你也会有差不多的想法,虽说不上完美,但的确是当下很妥善的解决方案。
没错,我说的就是日产新引进的第二代e-POWER技术。
在此之前,先给大家说两个关键词:
190亿公里0重大事故
5年突破50万销量
前者为搭载日产电池技术的车型累积行驶了190亿公里,无一起因电池发生的重大事故。后者是搭载e-POWER技术的Note车型,在日本本土5年内的销量数据。
两者结合不难看出,真正的电动技术大拿其实是日产,毕竟已经有70年的电动车经验,可靠且稳定,这也是旗下电动车聆风海外畅销的基本。
而e-POWER则是日产集各项技术的大成之作,也是内燃机+动力电池+电机深度结合的颠覆性作品。日本本土5年时间突破50万辆的成绩,足以说明当地人对此项技术的认可。
形势造英雄,日本资源匮乏,节能是他们避不开的大坎。也因此日系车多以省油耐用闻名。丰田有THS,本田有i-MMD,作为日系三巨头的日产,则以e-POWER应敌。
说了那么多日产e-POWER技术究竟有多强?之前已经有不少报道说过它的优点,大概就是很省油,很安静,很强劲。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title:不用充电的电动车!
单看字面意思很难直接了当地了解这些技术优势,因此教授此行就是来体验落实到具体车型上的结果。此次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不是日本的Note,而是国内最畅销的A级车王者--轩逸。
这组合就很有意思了,日产轩逸在国人心目中,就是省油、舒适的代表。此次升级e-POWER技术后,能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在开始试驾之前,还是需要简单给不熟悉的网友普及下e-POWER的技术亮点,具体的已经在之前的文章详细解读过(传送链接),在这简单说下实际的利益点:
1,100%纯电驱动;内燃机仅给电池充电,全程不参与驱动,效率更稳定。
2,电池容量以及体积都很小,因此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乘坐没影响。
3,不用充电,维持燃油车的使用习惯,但能享受电动车的驾驶感受。
4,省油,1.2L小排量内燃机能保持高效运转区间。
5,相比传统的HEV它的结构更简单,外加“闪充闪放”技能,动力输出更加直接,加速无迟滞感。
无疑,教授对这套技术是非常期待的,毕竟早已久仰大名但始终未曾得见。此次有机会参加中国首测,着实感到欣喜。
接下来我会通过实际体验,告诉大家为何我会得出开篇的那个观点。
1,不肉的买菜车
10来万预算,多数人买车尤其是合资车,对动力并不会报太大期待。毕竟市面上主流的1.2T/1.8L双擎技术的卡罗拉、1.6L的朗逸都不会有太强的动力表现,也被我们戏称为:买菜车。
当然也会有较为出彩的1.5T思域,但用车成本也会相应提升,而且玩乐属性>家用属性。但e-POWER动力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城市工况最常用到的时速下,0-50km/h加速仅需3.8秒。
思域的1.5T动力响应已经算不错了吧?但e-POWER轩逸更快。这完全得益于纯电驱的结果,简单理解就是,与电动车同样具备特有的加速感,能瞬时爆发最大扭矩。
而e-POWER轩逸的最大扭矩高达300牛·米,比第11代思域1.5T的240牛·米还要高出不少。此次活动也进行了100米的加速对比,多次测试后e-POWER轩逸均能做到6秒5左右的破百米时间,尾速可以达到85km/h甚至更高,同场竞技的卡罗拉双擎略输一筹。
在此次试驾的实际场景-深圳,城区道路红绿灯非常多。我们多次在红绿灯第一顺位时最期待的就是绿灯亮起,只要一启动就能领先半个身位,2~3秒后基本就能把其他车抛离十几米。
这种遥遥领先的感觉,除了纯电动跟性能车外,e-POWER能够给到。
是的,e-POWER动力的出现解决了第一个痛点。对于越加年轻的消费群体来说,“肉”真的是他们所需的?只不过是他们对预算作出的妥协罢了。
同时在城市通勤覆盖80%以上用车场景、60km/h限速的条件下,能够时刻感受爽快的加速,这不失为是一种欢愉的驾驶体验。
那么0-100km/h的加速呢?也别担心,尽管后段加速没有前段那般有力,e-POWER轩逸可以做到9秒出头,对比之下卡罗拉双擎的11-12秒,还是优势很大的。
2,没续航焦虑的“电动车”
在中国购买纯电动车一直有个悖论,有钱有私家充电桩的,对油耗不敏感,购买电动车最主要为了个新鲜体验;
真正需要电动车去降低用车成本的普通人群,绝大多数都不具备私人充电桩的条件。
为此,他们需要忍受充电的麻烦,以及长途旅行续航的焦虑。但e-POWER车型就可以避开这个难题。
就像之前提到的,它虽然是纯电动驱动,但动力源却是通过内燃机给电池充电来实现。
续航不足了加油即可,一箱油就能让你轻松跑1000公里,像教授这般每天40公里通勤距离的,一个月加一次油足矣。
某些电动车一到冬季续航大幅打折的情况也不会在e-POWER车型上出现。
因为与普通电动车几十kWh的大容量电池,单纯用来储能的本质并不同,e-POWER所用的2kWh功率型动力电池,更多地是为动能服务,再加上闪充闪放的特性,气温低对动力续航并无太大影响。
这就解决了第二大痛点,虽然是纯电驱动的车型,但想走多远走多远。
3,不需要有安全顾虑
至于安全这一点,也是多少消费者抵触纯电动车的重要原因,毕竟报道里太多因电池产生的自燃等问题。不过开篇也提到了,70年电动车经验的日产对这点很有自信。
无论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新型集成化逆变器、电机等,e-POWER与聆风都是一脉同源,累计190亿公里无电池事故无疑是可靠的有力佐证。
还有一点估计很多用户会顾虑,就是如果频繁闪充闪放会不会让电池不耐用?这个问题我也向工程师进行了请教。在这套动力的设计初始就有做过调查,超90%的人都不会频繁一脚油门到底,也就不会过度损耗电池的寿命。
在日本本土,从2016年诞生的e-POWER技术在5年来依旧能维持很高效的运作,用户并不吝啬好评。日产Note e-POWER上市没多久就获得紧凑型车三连冠的成绩,可真不是说说而已。
更何况引进国内的是第二代e-POWER,除了质量减轻了15kg外,功率提升25%,扭矩提升18%,效率也提升了6%。可以说是更成熟也更极致的作品。
4,跟增程式相比,不需担心油耗与抖动
当然也会有人疑惑,日产e-POWER技术,不就是增程动力?有这么一个想法很正常,因为无论是结构还是充电/驱动模式,都有一定的相似处。
恰巧,此次跟教授同行的同事就是理想ONE的车主。而理想ONE作为一款增程式动力的代表车型,它虽然解决了续航焦虑,但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很明显:
馈电状态比较耗油;
内燃机介入充电时的抖动。
关于这两个问题教授感受颇深,因为同事的这辆车我也经常开(对的,他就坐旁边享受副驾娱乐系统)。满电状态不费油对这么大的SUV来说的确很爽,但馈电状态下动辄10L/100km以上的油耗瞬间打回原形。
除非你经常去充电,但这又回到了先前的问题---充电目前来说并不便利。
第二点就是理想ONE的1.2T内燃机介入时的震颤真的很明显,速度达到100km/h以上的运转噪音也会随之而来,作为一款35万+的车型来说,有电跟没电的体验其实挺分裂的。
但如果我说,e-POWER车型将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你会不会很惊讶?但事实就是如此,此次活动其实是个节油比赛,但教授一行人一贯来都不太care比赛结果,尤其是听到他们说0-50km/h的加速水平时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脚。
于是一车配重三个成年人的情况下,运动模式没少开,绿灯一脚油门(电门?)起飞,该超车超车,高速也不含着开。再加上怠速拍摄素材花去的一小时时间,当我认为油耗会高得离谱的时候,最终跑完118公里表显油耗为:5.5L/100km。
更让我惊讶的是,到达加油站再次加注汽油(出发前加至跳枪封盖),所耗油量折算下来与表显几乎没差距!这么实诚的油耗显示还真是少见。
当然,教授这种粗暴的开法仅仅是个例,部分媒体正常开也就百公里4L多的油耗,与官方宣传的3.9L/100km城市工况油耗,4.1L/100km综合油耗差距不大。而真正参与节油赛的媒体,则开出了3.714L/100km的佳绩,堪称黄金动力+黄金右脚的绝佳组合。
教授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这车就算是悠着开,或者略激烈的驾驶,都不会产生过大的油耗差距,不同驾驶风格的兼容性做得还挺好的。
至于抖动的问题,除了怠速时长按“EV”按键给电池充电能感知到外,正常跑起来60km/h时速内车舱非常安静,更让人意外的是风噪和胎噪都控制得很好。教授本以为是采用了双层隔音玻璃的效果,但其实并没有。
60km/h急加速到80km/h时,内燃机的声音会有一些,但依然算不上噪音甚至还有些好听。方向盘等也都不会有抖动的问题,这就让我有些讶异了,毕竟理想ONE都很难抑制内燃机介入抖动,要知道这两车差不多有20万的差价!
是的,油耗痛点以及抖动问题都在e-POWER身上克服了,由此也能看到日产在电动技术上的沉淀与造诣,厚积薄发的结果都呈现出来了。
5,空间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纯电动车没有机械传动轴等影响,空间设计更加灵活些,但由于要铺设大容量的电池,基本都逃脱不了底盘过高,后排腿部承托不足等问题。
到了油改电的电动车就不用说了,空间舒适性大幅缩减;而像卡罗拉双擎将电池布局到后排座椅下方的,后排也会变得局促。凌派锐·混动则把电池放置到后备箱中,自然也会影响装载能力。
e-POWER技术所使用的小体积电池有个好处就是布置灵活性更高,比如在e-POWER轩逸上,电池就放在了主驾座椅下方,加上日产最为擅长的沙发座椅,不提醒压根就不知道座椅下还有块电池。唯一受到影响的,就是中央扶手箱深度变浅了。
日产设计的初衷很简单,作为一款家用车,后排经常乘坐的是家人,他们的乘坐舒适是不能够妥协的。这点的确是做到了。
以上,就是基于中国首款e-POWER车型--e-POWER轩逸得出的结果。如果各位觉得教授言过其词,大可去4S店亲自体验一番(广州车展或开启预售,陆续到店,预计年底上市),如果有说得不对的,都可以留言进行交流。
在这次活动中教授也得知,接下来还会有6款搭载e-POWER技术的新车型陆续推出,具体什么车型未知,但会有在售车型以外的全新车款。
教授估计,不同车型上的e-POWER动力源也会不同,比如搭载更大排量的内燃机,更大容量的动力电池来适配不同定位的车型。
扯远了,还是回到此次试驾的车型本身,先说设计吧,e-POWER轩逸外观设计上有些不同,简单列举下:
采用日产全新Logo,更精致,首发款还带发光效果;
e-POWER专属中网、尾灯,以及铭牌标识;首发高能套装还有迎宾灯、首发徽标等;
首发限量双色车身,包括专属日出金色。
整体结构并没有大不同,在细节上更加凸显e-POWER的特别身份。
而在内饰上整体布局也有改变,比如采用搭载超智联2.0系统的中控屏,尺寸也从原来的8英寸升级为12.3英寸。
现款轩逸圆形出风口,调整为贯穿式出风口。
机械档把升级成更加精致的滑鼠式电子档把,操作更加轻松。
配置大幅提升,配备了8扬声器的Bose音响、增强版Pro PILOT超智驾系统(包括ACC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并线辅助、后方盲区预警、倒车车侧预警、360°全景影像、油门误踩纠正系统)等。
但目前配置信息未公布,不确定是否是高配车型独有。
至于油耗等表现前面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在这还想补充一点的就是,由于电池电机等配重的增加,反而让e-POWER轩逸的行驶质感变得更加平稳,日系车轻飘飘的感觉可以去掉了。
再回到一开始提到的搭载e-POWER技术的轩逸实力提升的问题,教授很简单地总结一下:
省油?更省油
舒适?更舒适
平顺?更平顺
没错,几个字就概括得差不多了。要说e-POWER技术的受众,喜欢电动车加速感、低用车成本,但又不具备便利充电条件的最合适不过。
当然,以上的所有优势跳脱了价格这一点都不实际,作为一个黑科技全新动力,又升级了如此多配置,e-POWER轩逸的定价究竟能不能给到我们惊喜?还是期待一下吧。
但不管价格如何定,e-POWER技术已经是日产当下对城市高效通勤,给出的最优解法。或许这个“后来者”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e-POWER”而红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