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一年一度的科技界春晚——苹果发布会正式落下了帷幕,虽然苹果发布了iPhone 13等新品,但消费者似乎对于新产品的亮点并不满意,而且关键的是此前传出将今年发布的苹果汽车也再次跳票。这不禁让人好奇,传闻已久的苹果汽车,到底何时才会来?
早在2014年,就已经有消息指出苹果将会推出智能纯电汽车,并内部立项为“泰坦计划”。但7年时间过去了,在2021年的今天依然没能看到具体的概念产品,更别说量产车型了。但目前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苹果确实是在准备推出汽车产品。
苹果曾经在绝大部分人心中都是一个充满创新能力的品牌,但最近几年的产品,其展现出来的姿态却是“赚钱第一”、“稳中求胜”。而且在发布iPhone 13之后,苹果的股价下挫超过1.4%,这或许表明iPhone 13并没有给市场带来信心,新品水平不及预期,而数码产品发展遇到瓶颈正是苹果谋求新发展道路的原因。
近年来,有消息表示苹果在与日产、现代等多个品牌进行代工事宜的洽谈,不过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于是在近日,有内部人士指出苹果已经决定抛弃代工模式,并利用自身雄厚的现金流进行独立造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研自产”。而目前已经重启汽车研发中心,并计划在2024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预计2030年销量达到150万辆。
相比起一帆风顺的数码产品,为什么苹果在汽车制造方面却遇到了阻滞,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要归咎于其习惯代工制造的思维模式。很多人都知道,iPhone、iPad等产品主要依靠富士康等工厂进行代工生产,不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成本的投入,同时也把一部分的风险分摊给了合作伙伴。
但也正是因为其在舒适圈内待久了,认为汽车也是能通过代工的模式完成的,所以苹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与日产、丰田、麦格纳、现代等汽车巨头进行洽谈,并且有消息指出此前与现代已经接近达成阶段,但最终仍然因为害怕沦为苹果的代工厂以及失去自身品牌等担忧中止了合作谈判,这也使得苹果被迫走上了自研自产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老伙伴——富士康也嗅到了汽车行业的发展风向,早在2014年就开始着手于汽车制造的代工业务,并在今年发布了MIH电动模块化平台,可以实现B+级到E级车的代工制造,轴距覆盖2750mm-3100mm,并且目前已经成功与拜腾、Fisker等造车新势力品牌达成了合作意向。但或许是因为苹果认为富士康缺少汽车制造经验,难以做到苹果所希望的产品效果,所以两者并未能在汽车行业一续前缘。
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如今的地球已经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经济体,全球经济目前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而苹果如此强大的公司,在数码行业都遇到了发展瓶颈,中国的科技公司们自然更是面临较大的压力,为此小米、OPPO、华为等科技品牌也都纷纷把汽车行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
其中步伐和节奏最快的莫过于是华为,或许是在多重压力的作用下,华为在电机、车机系统、智能辅助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投入,效果也十分明显,目前已经以供应商的身份与赛力斯、北汽极狐等品牌推出了多款量产车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及口碑,汽车板块有望成为华为新的营收支柱。
而OPPO、小米这边目前也进入商标注册、招兵买马的阶段,相信按照它们一贯的节奏看来,或许在明年就能看到首款概念车型的出现,并保持数码产品的迭代速度,相比之下,苹果的节奏太慢了。当然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好东西是需要时间去完成的,但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苹果这种慢节奏是否还能显效?这就需要市场去决定了。
不管怎么说,苹果作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品牌,市场及粉丝自然是不缺的,而且其主打中高端市场,需要面临的竞争对手也不会太多。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特斯拉已经被冠以“汽车界苹果”的称号,那反过来看,苹果会不会是“数码界特斯拉”?那么该如何与特斯拉进行竞争,或许是苹果造车前最需要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