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小米立项造车了。这个中国前二(尤指手机)的3C企业,向来以“高性价比”著称,是中国乃至于全球第一个将旗舰CPU搭载到2k级手机的企业。它多次被传出要造车,网上就一副甚嚣尘上的态势,不少消费者高呼“年轻人的第一辆车”、“1.99万买车的愿望要实现了!”
近日,在小米的11周年特别活动中,小米集团CEO雷军就在直播间向我们谈及了小米造车。但买买君非常认真地看完这次直播后,不由想说
“雷军,你不懂汽车!”
雷军的造车之路,早在2013年就有预兆,他两度飞往美国探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还成为了全球首批特斯拉车主,表达了自己对新能源汽车的憧憬。2015年开始,还与行业大咖交流造车想法,旗下的顺为资本还是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的第一批投资者。
2018年,内部还启动了“micar”的的项目调研,次年小米决策层也在董事会中提出造车,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也拿出了汽车行业调研报告,向雷军说,“2019年底到2020年初,正是小米入局造车的时机”。
但结果则是到2021年4月,小米造车才尘埃落地,立项造车。至于原因,雷军在直播间则表示,“小米要稳固手机地位,造车也需要进行补课,在如今小米重返全球第三席位,也时候造车了”。
在直播间上,雷军回答了网友所关注的三个问题,这都是通过微博投票进行决策,分别是:
“小米的首款车型会是什么?”
雷军表示,在调查中有45%的用户希望首款车型是轿车,40%的用户希望是SUV,7-8%的用户则想要跑车,还有5-6%的希望是如今价格高高在上的房车。所以他表示,小米首款车型倾向于轿车或者SUV。而在买买君看来,SUV可能性更多,毕竟这是如今最火、最容易实现走量的车型。
“小米要造什么价位的车型?”
在调查中,大部分用户希望首款车型定价在10万以内,其次是10-15万。雷军则表示,第一款车型会是10-30万这一价格区间。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买买君认为这定价颇为大胆、幅度较大,但就直播间雷军所言以及小米手机的定价策略,或许会是同一款车型的青春版、Pro版以及Ultra版本,根据定位不同而搭载不同容量电池组以及不同性能的电动机。
“新车是否会采用小米品牌以及logo?”
至于品牌以及logo方面,雷军表示,还没有确定,也有米粉建议采用现有的logo作为车标,但这还处于内部讨论阶段,尚未定论。
虽说解决了网友所关注的三个问题,但买买君也在此发现了不少“bug”,这位前金山CEO、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小米集团创始人,却表示出一位汽车“行外人”的懵懂。
当所请来的汽车媒体@韩璐提问道,“小米汽车在未来将会搭载多少容量的电池组、怎样的电动机时”。这位要亲自下场带领小米汽车的CEO,则表示,”这个回答我回答不了你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米的第一款车一定是那个时候的尖端水平!”
对于这般“太极式”的回答,不知道各位网友又是如何认为?这说明了这位未来小米汽车带领者在汽车领域的知识有所空白,不过小米汽车也就才立项不到一个月,难以回答也是无可厚非。
对于这个问题,蔚来汽车或许最有发言权。鉴于动力电池还处于技术迭代阶段,用户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更强的续航需求,也有对保值率的要求。蔚来汽车则推出了“电池升级计划”,在2020年11月就上市了100千瓦时电池组,从70千瓦时升级到100千瓦时,也只要5.8万,也可以以880元/月或者7980元/年的价格租赁。
加上换电机制,真正意义上解决了电池组导致的贬值问题,让车辆始终处于技术最前沿水平。小米汽车若是能模仿该策略,才是上上之策。
在直播间上,雷军还多次谈及小米对手机、3C、智联网等的应用,并认为“小米造车有优势,技术是相通的”。但买买君则认为,他或许低估了整车制造难度,手机、3C与汽车之间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把所有汽车的中控都改成iPAD可行吗?”。五菱汽车就在此进行回答:(回答进行重新撰写)
单单是芯片方面就有不同的要求,“车规级”芯片核心标准为:
1. 车辆所处的环境恶劣,温差变化大,需要芯片具备-40℃~120℃耐温区间;
2. 需要兼容原车CAN总线协议及原车线束,正常显示车辆行车电脑信息等;
3. EMC电磁兼容性能要达标,简单解释就是本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既不能干扰到其它设备正常运作,又能抵抗其它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
但对于手机这类消费品而言,苹果官方明确说明,智能手机正常工作温度是0~35摄氏度;最佳使用温度是22摄氏度;极限温度是-20~45摄氏度。所以小米若照搬现有手机体系要求,那么在极寒(内蒙古、黑龙江)或者极热(新疆)情况下,车机或许就宕机无法使用了。
当然小米也可以砸钱进行优化,但从五菱汽车的知乎回答上,则提及到:
“从消费类电子产品规则提升到车规级要求,需要更多的测试、调整,使用更高标准、更大尺寸的原件和材料,你中的Ipad可能会变成Ipaaaaaaaaaad一样厚重,并且花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成本才能安装在整车上。”
五菱也提出最新的解决方案——5G技术+车载以太网,在这点上小米相信能完美解决。也可以给出结论,“小米造车,需要破釜沉舟的态势,全面革新使用最新科技。但技术方面,相通并不是全部可用”。
雷军在发布会上还表示了大部分传统汽车厂家暂未能解决痛点,例如是:
大家都知道夏天不要在车里开空调睡觉,因为会出现事故(一氧化碳中毒)。那么现在的汽车怎么不装新风空调呢?
1.在北方的话冬天天气都很干燥,为什么汽车不能放加湿功能呢?
2.很多地方的空气污染很严重,为什么汽车里不自带空气清洁器呢?
3.夏天的汽车里非常炎热,为什么不能够直接接一杯冰水呢?
他表示道,“小米汽车未来是做减法,而非加法”。言下之意,就是小米汽车将会有诸多配置,而根据调研、实用性去减去那些可能不必要的配置。
在买买君看来,雷军是个弱汽车使用用户,对于汽车还相对匮乏。也让人不由想问,这是真创新还是假需求?
加湿功能往往需要加注新鲜水,还得为水箱留有位置,所增加的麻烦程度高于其所带来的便利;另外是纯电动汽车并不会产出有毒的一氧化碳,这问题未来本就不成立,以及如今不少车型就带有“新风系统“——PM2.5过滤系统。
特斯拉甚至推出了更进阶的生化模式——HEPA滤清器过滤空气,并将风扇调整到最大功率,使车厢内部形成正压避免外部“受污染空气“进入。
车厢内制造冷饮?本田飞度自带空调出风口杯架,夏天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冰”饮料。更高阶的诸如奔驰S级,则在后排带有一个小冰箱,但会侵占后排以及后备厢空间,实用性反倒不高。
不过也说明了小米未来还是会以用户需求为主导,虽然这些小细节有所不妥,但起码大方向是正确的。(嗯,是买买君对这位造车新人要求太高了)
总而言之,雷军虽说有敬畏之心,但实际还是过于乐观,低估了整车研发制造的难度。
能让小米大胆造车,无非如今的高度“内卷化”。也有人直言说,“当一个行业没有技术壁垒了,小米就敢大胆入局”。
电动车正是如此,可以通过大量的外包、解决方案实现造车。例如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就有着一整套乘用车解决方案,包括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3M集团也是如此,其解决方案除电池组、动力总成,甚至还包括了抬头显示、造车工艺、材料等。也有不少车企直接采购,自行进行调校。
这一点,也正是如今小米所做——进行技术整合,自家特长所在在于需求了解、产品创新。但小米造车还要解决一个重大问题——自主生产还是代工?前者的话生产资质从哪而来?
另外则是小米造车的资本,根据发布会所言,小米造车前期将投入100亿人民币,未来十年将投入共计100亿美元。这一下,让不少人都了解到小米真是“财大气粗”,不需要进行融资,也无需“PPT造车”拉拢投资。
参考小鹏汽车,它于2015年成立,2015-2020年短短5年时间就进行了7轮融资,总金额超148亿人民币。至于重视高端产品的蔚来更为夸张,单是2020年就获得了300亿人民币的融资。所以以前期的100亿人民币来说,还不算富裕,靠的还得是小米集团未来的100亿美元。
而这前期的100亿人民币,据消息称大部分来自于CEO雷军,对于有着1700亿人民币身家的他而言,这100亿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所以造车成功与否,都不会影响到小米的资金流,也就说乐视汽车的前车之鉴不会发生在小米身上。
虽然说雷军先生在汽车界是一位“新手”,对汽车了解程度不高,但其实并无碍于他造出成功的车型。要知道,他可是一位牛哄哄的创新领袖,在金山时期从开发部经理跃升到CEO,并且将金山软件带向上市;第二次创业,小米手机从无到有成长,如今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品牌。这靠的是一种创新精神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分析,对于如今颇为僵化的汽车行业来说,或许正需要这样的搅局者。还更别说,小米向来以“价格屠夫”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