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作为起点,再到2010 年时,在 6 个城市开展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新能源在巨额补贴的推波助澜之下,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数据显示,工信部2016-2017年补贴累计发布5批,共审查51.5万辆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共498.3亿元,再加上地方补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累计发放超过千亿元。
仅是一财年就补贴超千亿元,而在长达十年的补贴时间中,更是有数千亿补贴流到了市场中。因此,伴随着千亿补贴的发放,“骗补”的声音也愈发加大,甚至直到如今也并未消停。
近日,在网上流传出一条视频,内容是一排奇瑞品牌新能源车在停车场内,前轮被砌好的砖头顶离地面空转。而这段视频在网上也被一些网友进行解读,称之为是在“刷数据骗补贴”。
而这一传言很快也被奇瑞方面重视,并且第一时间对视频情况进行彻查。调查结果随后也向大众公布,实际情况并非是奇瑞新能源公司为了“骗补”而进行空跑,视频发生地是当地某个驾校。
奇瑞关于视频的声明中,还提到了“根据国家新能源补贴清算制度,补贴里程检测数据为国家平台数据,必须有GPS行驶轨迹,视频中车辆车轮‘空转’只能是无效数据,不会被计入补贴要求的里程中,也无法达到补贴审核要求。”
虽然这件事与奇瑞方面并无关联,但很多人还是好奇,为什么“空跑”能与“骗补”挂钩,而这主要还是源于国家对于新能源补贴的监管有关。
关于骗补的问题并非只有我们知道,国家监管平台为了防止“左手倒右手”,自己买自家车子获取补贴的现象发生,在补贴清算制度上其实也设置了一些门槛。
在2018年,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多次组织车企、厂商讨论,并且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车辆运行里程核查方法(2018)》。
《里程核查方法》的主要作用,针对的是接入国家监管平台的新能源汽车,采用实时数据和补发数据的方式,使得新能源车实时向国家监控平台传输数据,完成核查里程。
再根据测评周期内,分别为上线里程、GPS里程以及有效里程,车辆数据经过里程核查流程后得到的上线里程、GPS里程以及有效里程3个输出量,最后通过计算方式算出有效里程。
根据《里程核查方法》,国家补贴有2万公里的行驶要求,未达到要求的车辆厂商无法获得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这条规定也确实规避了一些车企的作弊行为。
例如2019年10月公布的《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中,申报补贴的236881辆新能源汽车中,有29472辆没有通过审核。这也意味着申请的244.14亿元补贴中,有23.87亿补贴无法发放。
但实际上,很多新能源车通过租赁或者是共享的方式同样能累积2万公里,更不用说是驾校这类高频用车方式,并不用太过担心里程的问题。因此也有观点认为,这所驾校是为了让学员上线时长以及驾车里程达标,才采用这种方式。
虽然“空跑骗补”的传言已经被奇瑞方面澄清,但并不代表骗补这一现象不存在,事实上,在发放补贴的10年间,骗补的方法一直层出不穷。下面,我们看看常用的骗补方法都有哪些。
在2013年以前,新能源补贴的要求其实非常低,插电混动车补贴4000-50000元,纯电车补贴60000元。这也就造成了,很多车企纷纷投入到研发生产成本低的纯电微型车生产当中去,因此造车资格也变得愈发珍贵。
而到了2013-2015年,补贴才对里程有了限制,其中纯电动乘用车80≤R<150公里每车3.5万、150≤R<250公里每车5万、250公里≤R每车6万元。在这样的低要求之下,纯电微型车依旧是各家新能源车的主力,这一级别在纯电动车中所占的比例也达到60%。
因此当时骗补的方法,很多设立一个共享汽车公司或是汽车租赁公司,然后将这类纯电微型车卖给这个共享汽车公司,以此套取补贴。
而拿到补贴后,为了将利益最大化,车企还会将回收这些车子的电池、核心零部件进行再生产。将回收的零件用于生产新车后,再卖给共享/租赁汽车公司,实现永动机般的循环。
此外,还有车企采用更为名目张胆的方法,就是在销售环节作假。某家新能源车企和运营租赁企业事先串通好,后者在申报文件中写明向前者购买500辆新能源车,于是政府就给了500辆的补贴,但实际可能只交付了几辆,甚至一辆都没交付。
早在2016年,央视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就报道过骗补的现象,揭露了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骗补内幕。据悉,吉姆西与一家房地产经营公司签订了50辆电动客车的订单,并且申报了50辆车补贴,但实际上却只交付了7辆。
曾经在大幅补贴之下,全国新能源车出现了空前繁华的景象,新成立的造车新势力企业达到了三百多家。而到今年为止,国内仅存的造车新势力仅剩下近40家,并且从今年全年来看,有销量数据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也仅有20多家,其余大多数甚至已经音讯全无。
这类新能源车企的大幅退市,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这一行业没有了过去的高利润,而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新能源补贴的日趋严苛,这也导致如今骗补的现象实际上已经比过去好了许多。
在2019年,国内新能源补贴发生过一次大幅滑坡,续航里程低于250km零补贴,续航250-399km范围内补贴一视同仁,长续航电动车补贴减半;插电式混动车型补贴额度退坡54%;其次,新能源车地方补贴推行一刀切,全部取消。
而这也预示着,如今想靠那些跑一百多公里续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纯电微型车获得补贴,已经完全不可能了。虽然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但在2020年新政下,大多数没有技术积累的新能源车企已经悉数倒下。
例如赛麟汽车如今已经名存实亡,董事长王晓麟涉嫌虚假技术出资,以及涉嫌贪污巨额国资,已经被公安机关依法开展侦查。这种种迹象,都预示着新能源这条路子愈发弱肉强食。
在数千亿投资砸下去后,我们看到了如今上百家新能源车企倒下,各种骗补的事件层出不穷。但黑暗的背面也总有光明,在扶持之下,如今我们也看到了有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比亚迪,世界最大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宁德时代,这也是补贴之下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