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如出现未礼让行人的行为,罚款100元并记3分;因未礼让行人造成交通事故的,罚款200元并记3分。
而司机能够做到规范礼让斑马线,是建立“人车和谐”关系的基础,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礼让斑马线由最初的提倡到最终纳入交规,违者将会被处以扣分罚款,体现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法治精神,也是希望通过扣分罚款的“威慑”手段慢慢让车主养成礼让斑马线的好习惯。
此举的确大大降低斑马线上部分司机的“粗鲁”行为,但同时也有很多车主因为未在斑马线上礼让行人而被扣分罚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车主不熟悉礼让的规则才会“中招”。有见及此,教授决定结合先前央视的宣传动画,为大家科普一波在斑马线上应该如何正确礼让行人。
情况1:当行人在道路右侧人行横道行走、但还未抵达道路中心线时,在左幅道路行驶的机动车A、B应当减速慢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人行横道。
情况2:当行人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边界线外等待、但未进入机动车道时,机动车A、B应当减速慢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人行横道。
情况3:当行人越过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边界线,进入机动车道时,机动车A、B应当及时停车让行,如果强行通过就属于违法行为,应予以处罚。
情况4:当行人沿人行横道进入机动车A所在的车道后,机动车B应当减速慢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人行横道;至于机动车A则应当停车让行,如果强行通过就属于违法行为,应予以处罚。
情况5:当行人已经走过右侧人行横道到达道路中心线等待,但未进入机动车A、B所在车道时,机动车A、B应当停车让行,如果强行通过就属于违法行为,应予以处罚。
情况6:当行人越过道路中心线,进入机动车A、B所在车道时,机动车A、B应当停车让行,如果强行通过就属于违法行为,应予以处罚。
情况7:如果道路中央采用绿化带隔离,当行人正在绿化带处的斑马线,但没有进入机动车道的斑马线,在道路中央驻足区等待时,机动车A、B应当减速慢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人行横道。
情况8:如果行人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通行道路的人行横道行走,机动车A未停车让行的,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处罚;至于机动车B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人行横道。
(以上动画来源:央视新闻)
而交警部门也对车辆应当如何礼让斑马线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具体如上图所示。
至于因不礼让行人而被拍照的情况可分为3类:
第一类、通过电子眼进行自动抓拍。一般会在市区主要的道路出入口安装不礼让行人拍照系统,通过相机视频监控,如有不礼让行人的情况会自动截图留取视频证据,事后3-10个工作日会以违章短信通知用户。
第二类、民警通过观看监控视频抓拍。交警会在视频监控大厅,分派民警对主要干道路口视频监控,手动抓拍,也是属于不定期不定向抽检,如发现有不礼让行为,会保留相关数据。
第三类、现场路口指挥民警或广大群众人民,手动拍取。这类人群基数大,并且人们能实时通过手机照相功能,将违法违章行为上传到交警系统,让相关部门进行审查。
诚然,车主们也明白新规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实现文明出行的美好愿景,但就算自己是个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三好司机,也熟读礼让斑马线的守则,奈何百密也有一疏,人难免会有疲劳、大意的时候,原本12分就已经“捉襟见肘”,现在又增加了一项扣分规则,自己的驾驶证真的“伤不起”啊!
更为关键的是,有时候我们礼让行人,但守规矩的行人又会礼让回我们,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按兵不动”,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通行效率。所以有司机建议如果行人想要通过斑马线可以提前伸手示意,那么就不会出现双方都谦虚礼让而互不通行的尴尬情况。
又或者有时候车速稍微过快,但为了礼让行人不越过斑马线,而不得不采用急刹将车快速停住,这样一来车是停住了,但跟在你身后的车辆又能否及时停住呢?万一停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再有就是,万一出现行人A已经远离我的车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车辆选择通过前方的斑马线,但突然之间行人B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斑马线,那么此时已经进入斑马线的车辆又是否构成不礼让行人的违法行为?又或者说有信号灯的情况下,已是机动车绿灯通行状态,但还有行人在通过斑马线,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所有车辆停下来为行人让行,但这样做通行效率又会大打折扣。
所以文明应该是双向的,车辆在遵守交规文明出行的同时,行人也应该自觉跟上好节奏,不然文明出行根本无从谈起。
在很多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都秉持着车让人,以人为本的驾驶理念。即便前面没有斑马线,只要遇到旁边有行人想要穿过马路,司机都会主动停车礼让。因此汽车工业强国体现的不仅是造车技术的领先,车企历史底蕴的深厚,也展露了在以人为本方面的坚持态度。
所以我们国家想要成为真正的汽车工业强国,不仅要在技术,质量方面追赶跑在前面的强国们,还需要在驾驶员的精神层面多下苦功,做到人车和谐相处,最终让全社会形成文明出行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