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合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72.1万辆,同比下降20.4%,这是自2005年乘联会零售统计以来的最低增长,其中SUV销量为80.4万辆,同比下降14.5%。
1月份销量的高速下滑主要受春节假期影响,今年的春节提前到1月份,而在汽车行业,春节前有效销售仅有20天左右,比往年短了约30%,理论上终端的销量也会下降30%左右,但实际只下降了20.4%,SUV只下降了14.5%。当然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也对1月份的销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SUV销量前15车型中,销量同比下降的只有4款车型,而去年1月份则有9款车型同比下滑;在销量增长的11款车型中,除博越之外,其他车型的增幅均超过了两位数。种种迹象表明,国内SUV的春天似乎就在眼前。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车型的表现。
哈弗H6一月份的销量为2.56万辆,较去年下降41.4%,跌幅虽然大,但销量仍旧保持第一。哈弗H6的下降主要与哈弗的进一步深化细分市场有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H6的在售车型“超多”,包括红标、蓝标和运动版,价格从8万多到14万多,几乎覆盖了大部分人群。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销量上能够取得不错成绩,但定位比较模糊,不利于愈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哈弗在2018年开始了H&F双系战略布局,深化细分市场。
目前在售的M6和F7都是哈弗H6的衍生产品,其中M6采用了老款H6的底子,主打亲民的市场;F7则通过创新设计与智能科技满足用户更多个性化的需求;而现款的H6则主打家用SUV,强调性价比和实用性。从目前的销量来看,哈弗的这一战略布局是成功的,H6销量虽然有所下降,但F7和M6销量喜人,尤其M6,在一月份再次跻进TOP15榜。
继去年12月之后,本田CR-V在今年1月份的销量再次突破2万辆,达到2.2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42.1%,成为当月唯一一款销量过2万的合资SUV。
随着广汽本田-皓影的上市,很多人开始担忧本田CR-V的销量,其实了解这两款车型的人知道,它们虽然是姊妹车型,但各自的定位却十分明确,相互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各自的目标人群并不会有太大的冲突,所以本田CR-V的销量依旧长虹。
途观的销量包含了老途观和途观L,但即便有两款车型助力,途观在本月的销量似乎也不够理想,1.54万的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1.6%,是TOP15榜单中下滑最大车型。
途观的下滑与外界的因素有一定关系,当然更与其产品本身有关,老途观(在售的途观丝绸之路版)因为依旧采用老的PQ35平台,设计和空间上已经赶不上主流的产品,并且它的继任者途岳已经步入正轨,所以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途观L虽然采用了MQB平台,并且在定位和尺寸上比老途观高了一截,但毕竟起步价去到了21.88万,超过了大部分人的预算范围。
途岳首次进入TOP15榜,今年1月份的销量为1.5万辆,较去年同比增长22%。
作为老途观的继任者,途岳基于MQB-A1平台打造,外观上与途昂有几分相似,内饰则由中国团队打造,使其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可以看出,相比老途观,途岳在产品力上提升不少。但当今市场已今非昔比,同级车型中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多,从过去一年的销量来看,途岳要想达到老途观的辉煌,任重而道远。
自国六排放标准实施以来,TOP15榜单已经好久不见RAV4荣放身影。今年1月,RAV4荣放搭上末班车,进入TOP15榜单,其当月的销量为1.3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1.9%。
在新款RAV4荣放上市之前,老款RAV4荣放因为没有国六车型,所有在一段时间内销量受到影响,不过随着第五代RAV4荣放的上市,大众熟悉的那个RAV4荣放又回来了。第五代RAV4荣放基于TNGA架构打造,变化由内及外,并且搭载了混动系统,竞争力提升不少,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未来销量值得期待。
初看今年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惨淡”,同比20.4%的跌幅可谓罕见,但也不必过于担忧,毕竟受春节假期的影响,1月份的有效销售仅有20天左右,比往年减少了约30%,而且1月末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对销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SUV来看,销量榜TOP15车型整体表现比较乐观,大部分车型出现了增长,而且是两位数以上的大增长。不过从历年的经验来看,1月份的销量并不能说明太多,因为不排除有车企开始铺货的现象。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车企在2月份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或将进一步扩大,当月的销量估计会比较难看,但我们有信心,一切都会变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