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可谓如日中天,各种豪华电动车、超长续航电动车、实惠代步电动车如雨后春笋般浮现。消费者们对于电动车的认知不再停留在续航多少、价格多少,而是逐渐升级为非宁德时代电芯不买、等装备CTP电池包后再入手电动车等,厂家也致力于研发能量密度更大、更稳定的电池,有的甚至忘了初衷慢慢走偏,忘记了电动车的主旨——环保。
曾有人提出:动力电池退役以后如果没有经妥善处理,对环境的危害不亚于燃油车。但类似观点,却被电动车一波接一波的升级浪潮盖过。而如今,动力电池报废高峰的来临也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据统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53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占125万,仅仅一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就上升到了261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占211万。而我们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寿命约为4-6年,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2015年初算起来,我们正好处于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退役高峰期。
但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6年由于市场缺乏监管,出现了一系列车企骗补风波,部分车企为了更大的补贴力度,造出一批质量参差不齐的电池,我们姑且将这一年生产的电池也纳入第一批该退役的电池里,那么2019年动力电池回收量预计将达到11.14万吨,2020年达到25.7万吨甚至更多。面对环境的逐步恶化,我们不得不面对电池妥善处理的严峻问题。
先说说乱处理电池会有什么危害:首先,锂电池虽说造成的污染比传统电池更小,但并不等于无污染。以三元锂电池为例,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物质进入环境中还是可造成重金属镍、钴污染、氟污染、有机物污染、粉尘和酸碱污染,除此之外还有其电解质转化物等都是有害有毒物质。
同时,正极含有大量贵金属,其中钴占5-20%,镍占5-12%,锰占7-10%,锂占2-5%和7%塑料,所含金属大多是稀有金属,应该被合理的回收再利用。例如,钴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除了锂电池还有高温合金等。不难看出,电池的妥善回收不仅仅为环保作出贡献,还能实现重复利用降低新电池制造成本。
但可惜的是,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厂并没有在开始做新能源车的时候就做好准备,而是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实现自己先上线的目标。但如今这种做法的弊端开始显现——大量需要淘汰的电池与相对落后的回收能力。
在政策驱动下,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骆驼股份、中行锂电等电池生产、材料生产企业均已开始布局回收动力电池。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按20元/kWh的标准,给予按要求回收动力电池的企业进行相应补贴,所以,相信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电池回收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对于废旧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
1、梯次利用,主要针对容量降低至80%以下且无法为电动车提供动力的电池,在经过筛选后留下状态良好的部分用于发电站、电网储能等领域,发挥“余温”。举个例子,小时候遥控车的电池充满电后发现车子跑起来不再风驰电掣,这时妈妈会说:“别扔,留给电视遥控器用。”
目前此方法使用较为成熟的车企为法国雷诺,他们计划将废旧电池打造成固定式储能系统,在欧洲境内多个地点配置储能系统,并预计储能容量或将超过60MWh,首批设施已经完成于电厂的铺设,足够供应5000户家庭的日常用电。
2、拆解回收,即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和拆解,实现对镍、钴、锰、铜、铝、锂等主要元素的回收,实现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日后电池制造成本。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及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早在多年前比亚迪宝龙工厂就采用湿法回收的方法进行拆解回收,也算是起了个好头,希望越来越多的自主厂商能正视这一问题,不然等新政门槛出来了再去整顿,就显得太被动了。
作为世界上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虽说我国废旧电池回收起步稍晚,但面对严峻的环境压力以及废旧电池回收的巨大利润,只要相关部门与企业站在同一战线,相信打造出地方特色主义的电池回收体系只是时间问题。相反,如若动力电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那么盲目发展新能源车只会得不偿失,辜负了传统燃油车的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