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笑非
1、地点:凤凰古城
2、路线:逛~吃~逛~吃~
3、景点:凤凰古城|门票无,沱江漂流¥40
4、贴士:凤凰古城自2016年4月起便取消了进城大门票,不过古城内的凤凰九景还是要收小门票的,值得一看的有: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陈宝箴世家、杨家祠堂、崇德堂。
5、耗时:下午+晚上
6、住宿:凤凰古城内水调歌头吊脚楼宾馆|146元/间天
7、美食:血粑鸭、石锅鱼、酸辣米粉
下一站: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算来这是我第二次来凤凰了,上一次当然还是因为带团。十二年前我在广东南湖国旅做导游培训,一有时间也会出来带团透透气。
知道凤凰,最早是因为那部叫《湘西剿匪记》的电影。电影中,上万土匪围攻兵力薄弱的凤凰县,一个连的解放军和民兵最后竟守住了这座城。而眼前的这座古城,临水依山鳞次而建,与江南古镇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颇为不同。细细闻去,空气中似还有桐油的味道。所有木屋都色泽艳丽,或黄或黑或红,透露出边城古镇不同于内地的民俗风情。
沈从文先生曾在《边城》中深情地写道: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沈先生笔下的茶峒,莫不闪烁着他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的故乡凤凰的身影。凤凰位处在黔北、川东、湘西三省交界一处极偏僻的角隅,正是他,将魂牵梦系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荡气回肠,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世界。
凤凰之所以迷人,最画龙点睛的一笔,便是那穿城而过的沱江。沱江发源于云贵高原,在苗语里“沱”是蛇的意思,沱江意指弯弯曲曲像蛇一样游走的河流。先不说沱江那逶迤缠绵于三百年历史小城的矜持,单看这座中国最美小城中那些积淀了历史烟尘的建筑,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了。我觉得凤凰的美丽不在于它的古香古色,而是在于它的绽放和诉说,绽放需要勇气,诉说需要故事,而凤凰两者兼有,不禁让人心向往之。
从凤凰走出去的熊希龄算得上是近现代史上各色人物一个典型的缩影。从神童到光绪年间的秀才、举人、进士和翰林,再到后来的维新宪政考察五大臣之一,大清帝国百姓梦想中的荣耀皆已实现,但他深深懂得当时中国的现状,而这,正是一个文人最痛苦的事情。而后的维新变法中,戊戌六君子机缘巧合地没有变成戊戌七贤,算是冥冥中给了熊希龄这位后来的民国总理、民国大慈善家一个真正绽放的机会。魏晋有竹林七贤,而晚清没有戊戌七贤,此处应该给已经奉诏而被病体久拖不能赴京上任的熊老先生体内的病毒大大的点个赞了。
同是凤凰老乡,当代大文豪、历史学家沈从文先生却在他大量的文字中深情地歌颂了湘西的美景。说来也巧,熊希龄比沈从文大32岁,而沈先生恰是在他32岁的时候写下了那篇辞藻质朴却道尽人间善良的《边城》。世间真善美,万物自存真,想必文人的世界,都是那样的和谐和完美吧。
如今的凤凰,白天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沱江上,往返穿梭着泛舟的游人,再不复往日的古朴沉静。你需要把心放得很静很静,才能从旧日的街巷和老宅中找寻出沈先生笔下茶峒的意味来。
入夜,寻一处临江的静吧,点杯饮品,呆呆的看着江面。或者拿本书,比如人生60本必读书目里的《边城》,一起走进沈先生梦中的情怀。一曲断肠言,数杯忘情酒,趁着夜色凭窗吟唱,或抒发,或寄托,在这里享受片刻短暂的静处,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便如同看这小城中央的沱江,也是不一样的感觉。那一刻,心儿也融进了这夜色中的小城里。
凤凰真是一个适合发呆和闲逛的地方。到凤凰,最好是自由行。不赶时间,不赶景点,随遇而安,才是这里应有的态度。在淡然恬静的心境中,闲庭漫步,徜徉在暮色下的小城,呼吸自由的空气,放飞心情,让骨子里的自由和这小城的意境合二为一,这份闲云野鹤般的惬意,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态度?而我们的日子,一定过得要像旅行时那般,才是至真至美。
在《边城》中,沈先生最后写道: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叹息,即便是最温爱的人生,也孕育着命中注定的悲情。而我,还会第三次再回到这里来么?
▼迎曦门
▼东关门
▼远眺东关门
▼壁辉门•很多影视剧中都曾出现过这座凤凰标志性的城门
▼沈先生笔下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的城墙
▼城墙下狭窄的街巷
▼临水一面的街巷
▼陈宝箴故居•陈宝箴,江西修水人,湖南巡抚、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清末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戊戌政变后被革职,永不叙用,陈家后辈人才辈出,其子陈三立、其孙陈寅恪皆为大方之家。
▼凤凰古城•街角
▼风雨虹桥•凤凰古城的魂
▼风雨虹桥•凤凰古城的魂
▼风雨虹桥•凤凰古城的魂
▼虹桥夜色
▼沱江秀色
▼沱江秀色
▼沱江秀色
▼沱江秀色•万名塔,高21米,屹立沱江北岸,塔影倒映江心。塔的前身为建于清嘉庆年间焚烧字纸用的字纸炉塔,小塔精美秀丽,可惜文革被毁,仅留废墟,后又重建,颇有些沈先生笔下那个圮坍了的白塔的影子。
▼沱江秀色
▼沱江秀色
▼沱江秀色
▼第一次泡吧
▼我和大熊有个约会
▼捞水草•在船上也不老实
▼凤凰的街上没有老母鸡可追,所以圈圈开始撩猫
▼各种花式撩猫•此处省略N张……
▼蹲在高处的风景
▼寻一处静吧,看看书,比如沈先生的《边城》
▼变迁•窗外的灯红酒绿
▼沱江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