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坐上从乌鲁木齐回广州的飞机那一刻,我回过神来,发现在12日到16日短短四天之内,在路虎的协助下,我已经走完了大部分的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本次路虎“征所不能”探享之旅从敦煌出发,探寻了千年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随后我们驱车400公里前往哈密市。次日,我们到访哈密瓜的原产地鄯善县用餐。接着,我们前往库木塔格沙漠体验了路虎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并且在晚上成功挑战了“最大光绘图案”的吉尼斯记录。第三天,我们出征了因《西游记》而闻名天下的火焰山,用路虎挑战了砂砾之地。最后一天,我们前往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正好遇上了风雪天气,再次体验了路虎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
DAY 1 敦煌莫高窟——哈密市
来到敦煌第一样要适应的是时差,敦煌位于东经92度,属于时区中的东七区,北京时间取的是东八区,所以敦煌要比北京早一个小时。当我们在北京时间7点多出发的时候,天空还是一片黑暗。而温度更是只有0度上下。
此时,路虎全新发现的全车座椅加热成功拯救了车上四个来自广州的媒体老湿。
半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36年,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现在已经存735座洞窟,又名千佛洞。莫高窟建于断崖之上,土质疏松适合刻凿,而且敦煌常年干旱少雨,很好地保存了当时石窟的面貌。敦煌莫高窟各个洞窟开凿于不同时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如西夏的洞窟上的四龙团凤的纹样和贴金的工艺手法,清代的洞窟上的琉璃球。
这是敦煌莫高窟里九层弥勒的洞窟,佛高35.5米,宽12米,是莫高窟第一大佛。洞窟内经过个各个朝代的修复。而每一次修复都垫高了底层的高度。正因为这种修复方法,我们现在能够在这个洞窟里看到各朝各代的地砖。
莫高窟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景点就是藏经洞。藏经洞里的书籍记载的不仅是中原文化,还有回鹘、龟兹、突厥各国的文化。归功于丝绸之路繁盛的商业贸易活动,敦煌得以收集东亚至中东各国的书籍,使人类的文明得以留存。在1900年,住在莫高窟的王道士在清扫时发现了藏经洞,并且将此事通报清廷。但是此时清廷正直内忧外患,无暇顾及此事。发现藏经洞一事反而引起了外国考古学家的注意,他们过来将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以极低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上购回国内。这件事成了近代史上国内文物流失最严重的事件之一。
赞叹完莫高窟内技艺高超,惟妙惟肖的雕塑后。我们驱车前往哈密市。敦煌到哈密市区一共有460公里的路,全程高速路段。路虎发现4高速的稳定性、车厢内的静谧性和动力储备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载上4个成年人加上行李后,路虎全新发现的重量达到了2.5吨左右(高速收费站称重数据)。天生的高体重让他在高速上非常稳定,即使速度超过120km/h,车身依然是稳稳地蛰伏在地面。
面对2.5吨的体重,3.0T V6的机械增压发动机丝毫不会乏力。340匹的最大马力和450牛·米的最大扭矩驱动全新犹如闲庭信步,高速巡航时再提速还能提供充足的动力储备。这就是大排量增压机械的底气。8AT的变速箱齿比比较密,而且升档积极,所以在高速巡航的时候,这台3.0T V6的机械增压发动机转速比较低,即使时速超过110km/h,转速也没有超过2000转。最后走完这460公里后,表显的油耗是11.6L/100km。其节油性能值得肯定。
DAY2:哈密——鄯善县
第二天,我们继续沿着古丝绸之路北上。我们的出发地在哈密市,东六区,表上显示的5点32分是北京时间7点32分。正直哈密的凌晨时分,室外温度只有零下2度。新疆地区干旱,空气中水汽很少,土地又以沙地为主,所以昼夜温差极大。中午气温可达14度,但是晚上就只有零下几度。这种对人类稍微苛刻的自然条件却成就了新疆瓜果之乡的美誉。瓜果在日间光合作用积攒的葡萄糖因为夜间的低温减少了瓜果的呼吸作用而得以存留起来。所以新疆的水果糖分特别高,吃起来特别可口。而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正宗哈密瓜的产地鄯善县。鄯善县的哈密瓜含糖高,用手指摸上去后,手指之间可以拉出糖丝。
说到哈密瓜,再给大家科普一个知识,哈密瓜成熟的季节在7月到10月之间。11月过来的话就只能见到这些了。
虽然说,吃不到下午的时候,我们前往库木塔格沙漠。库木塔格沙漠与绿洲交界,是世上少有的直接与城市接壤的沙漠。图上的这块耕地是葡萄地,新疆境内到处都有种葡萄。
库木塔格沙漠沙质细软疏松,行人每走一步路就能刨出一个沙坑。这是《西游记》流沙河的原型,自然环境极度恶劣。有诗为证“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适当降低胎压并将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调成沙地模式后,路虎全新发现在沙地上如履平地。全新发现的这套四驱系统工作介入十分迅速,坐上教练车后,教练在上沙丘的时候突然猛打一把方向盘,全新发现的四驱系统立刻进行了干预,将甩尾的程度降至最小。
路虎全新发现和发现神行带有第二代智能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能够根据地形自动调节发动机、变速箱和中央差速器之间的工作逻辑,确保动力分配到有抓地力的一轮,从而脱困。全新发现另外还有多一套后桥差速锁、分动箱、低速扭矩放大挡和电动空气悬挂,越野性能会更加强悍。
夜晚,在繁星的陪伴下,我们一行在大漠戈壁滩上,手持LED灯,沿着路虎线框车路线前行。通过长曝光的摄影方法,我们成功地挑战了一个吉尼斯记录——“世界上最大的光绘图案”。经过吉尼斯见证官的认定,我们将这一记录推至286.65平方米,为这次旅程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第三天,我们的座驾也从全新发现更换成发现神行。发现神行是路虎的一款中型SUV,车长是4米6,比全新发现小了不少。我们将驾驶着发现神行继续沿着三藏法师的路线探访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境内,属于天山山脉的余脉。天山山脉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由于地底的煤层在地质运动时露出地面,含硫煤炭与空气接触氧化发出热量点燃煤炭造成煤炭自燃现象。所以才有八百里火焰绵延不绝,四周寸草不生飞鸟绝迹的景象。不过现在已经被扑灭了。
火焰山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地貌形成以风力侵蚀为主,流水侵蚀为辅。不过我们走的这一段路程是以水力侵蚀而成的砂砾地。从远看虽然是一片平地,其实沟壑交错,对汽车的通过性和动力有一定的要求。发现神行和全新发现的离去角、接近角等车身参数虽然比不上纯正的越野车,但是要征服这一段路绰绰有余。
下午,我们驾驶着发现神行前往海底古民居。一路上,我们体验了发现神行的优秀的城市道路驾驶性能。发现神行的动力系统是由2.0T发动机和9AT变速箱组成。作为市面上为数不多的9AT产品,教授特意对它进行了深度体验。城市道路和高速道路、越野路况对汽车考验的项目是不一样的,城市道路不断变化的速度对变速箱考验更大。变速箱逻辑是否聪明,换挡动作是否平顺对体验有非常大的影响。
发现神行这套9AT以平顺舒适节油为主,平时你是绝对感觉不到顿挫的。教授使用换挡拨片换挡的时候,换挡的速度绝对算不上快,但换挡的动作如丝般柔滑,而且时速30就能挂上4挡,能够把转速压到1500转以下。
海底古民居是极具特色的民族建筑群。里面的建筑全部用生土粘合而成。因为新疆干旱少雨,不会受到雨水的冲刷,再加上生土容易获取,所以生土建筑得以盛行。不过这古民居已经成了旅游景点,村民都在民居外住进安置房,过上了更加便利的生活。
海底古民居外的城镇就是古民居居民的后裔,他们已经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开摩托的,开三轮的都有,小学生都要系上红领巾。顺便说一句,这里对小学生保护特别严格,当他们下课的时候,学校外面是要封路的。
第四天,我们继续更换座驾。这次我开到的是一台揽胜运动版 3.0 V6 SC HSE Dynamic。这台揽胜运动版发动机和变速箱跟全新发现上的是一样的,再加上两者的整备质量相似,所以两者在公路上的体验差别不大。
在前往乌鲁木齐的路上,我们突遇一场风雪。雪越下越大,公路两旁的土地都裹上一身银装。高速公路的路面比较湿滑,不过路虎依然是稳稳当当地在路面上行驶。
来到乌鲁木齐后,当地的铲雪车已经出动了。回来后我查了一下乌鲁木齐的地形图,乌鲁木齐正好位于天山山脉峡谷之中,两边积雪融水都能灌溉到乌鲁木齐,所以乌鲁木齐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也就造成了雨雪相对较多的情况。
来到乌鲁木齐,最大的感受就是车多了。前三天,即使在市区里,也不会见到很多汽车,但是我敢说,乌鲁木齐城中心的车流量跟广州相差无几。路上的积雪也被汽车清扫一空。
既然来了一场雨雪,如果不体验路虎的雪地模式那就暴殄天物了。下午的时候,我们一行来到了天山森林公园。跟公路不同,森林公园道路上积雪比较多,正好适合体验雨雪模式。雨雪模式下的体验跟沙地很相似,只是不怕陷车。
整段旅途中,除了强悍的全地形越野能力,路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它的舒适性和娱乐性。宽敞舒适的座椅配备加热功能,让我们抵御室外的严寒;车内4个USB接口和12V的电源接口能够满足我们车上所有人充电的需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可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让整段旅程更加舒适。
现在再让我提起路虎,他的形象不仅限于那台无所不能的卫士,他更多的是那些既能让你一家人舒舒服服坐在里面走遍各地名胜风光的发现、神行、揽胜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