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 Motors?对于这个新兴新能源品牌的初印象,教授脑海浮现了不少品牌,例如近些年大红大热的特斯拉,以及因为梦想“窒息”了的乐视汽车(法拉第未来),或是中国市场众多的“新人”们。这个总部坐落在美国硅谷的企业,我们应该了解什么呢?又如何评价呢?
了解SF MOTORS
SF Motors公司是在2016年1月在美国硅谷正式成立,从事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目标是全球电动车市场,并在2017年分别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以及中国北京设计研究所。
这样一个“从零开始”的企业就必须吸收资源,所以2017年10月收购了由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首任CEO马丁艾伯哈德创立的美国电池系统公司InEVit,在全球引起了一波轰动,毕竟这已经不是“蛇吞象”的范畴了,就像是一个小学生让一个教授帮他做事一样。
此外为了解决制造问题,它还收购曾经代工悍马H2和奔驰R级的AM General位于印第安纳州的一座工厂,而国内工厂定址在重庆。
作为电动车最关键的动力系统,SF MOTORS曾收购提供电动驱动技术给特斯拉的ACP公司,可惜的是可能由于价格问题收购失败,但这不影响它继续在海外各地建立研发中心。
如此一来,相信大家就对SF Motors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一个立足全球、通过买买买全球造车的新型智能电动车企,怎一个“财大气粗”可以形容?
对于资金的部分就不得不说它的来源了,它是小康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SF Motors就是靠着国内资金在外打拼的“拼一代”,所以嘛SF motors将中国作为主要市场之一。并且小康股份作为“背后的大老板”,在国内也有为SF Motors出力,例如旗下金康新能源就在2017年1月获得了发改委核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并获得了生产资质,未来国内外工厂总计能实现20万辆的年产量。
前路艰巨,学习特斯拉是出路?
可以说SF motors很拼,设立海外中心依靠外部科技来源,在国内统筹为生产作准备。虽然拼,但教授依然要泼一盆冷水,毕竟在新能源造车这一路上已经有太多例子。
乐视汽车(法拉第未来),当时以贾跃亭为主导建立,和SF Motors一样在美国建立总部,甚至豪砸200亿在国内建立工厂,当时隐隐有BAT并驾齐驱之势的它,依然因为资金断裂而流产,如今更是多次传出停工的消息,甚至贾跃亭本人也上了“失信人名单”,成为了“老赖”。毕竟从零开始,需要的资金可以超乎我们任何消费者的想象。
不同于腾势这类传统汽车而来的新能源品牌,SF Motors是零开始。腾势这一类型品牌,背后是有丰富研发汽车经验以及生产经验的比亚迪以及戴姆勒,所以它研发成本绝对要比这类品牌要高。
小鹏汽车,又一个新入行的成员。它可是暂时而言比较成功的新品牌,并不是PPT造车真正做出了产品。但可惜的是,即使有肇庆工厂的它也没法摆脱“产能”以及“销售渠道”这一尴尬局面,需要与海马汽车进行合作共同生产销售。在未来的SF Motors中,这也是它必须面对的难题。
销售、产能、资金以及经验,这些问题估计就已经能压到SF motors喘不过气,但事实还有一个问题:品牌。新兴品牌要想打起知名度,花钱如流水的品牌营销并不可少,这或许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何况SF motors是一个有国产背景的品牌,哪怕背后是硅谷DNA中国消费者都容易对其产生误解。所以在中国诸多的新能源品牌中,多半是以原品牌作为营销,例如传祺、宝骏,又甚至是国外的宝马。
这些问题,特斯拉均遇到过,不过特斯拉可是一个甚至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的企业。烧钱烧钱,这已经是它的常态。特斯拉最为聪明的一点是“期货”化,它比起对手更低售价的产品,其实就是一种“期货”,前者低产量小幅度亏钱但获取大量的市场,后期由于技术成熟价格降低而大量铺出市场获得利润,这样的策略我们的小米也是将其学习得淋漓尽致,未来SF motors是否会这样?这还真的不好说。起码如今的它依然是概念车状态,首款车型需要2018年底才能在美预售。
SF motors的道路可谓相当艰巨,资金或许是它最大的问题。不过就以如此“拼”的品牌而言,在海外利用先进资源在国内发展经济,可以说是一种“反哺”国内劳动力市场,也为了我们国内消费者带来和国外一样先进的产品,是值得鼓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