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十万元左右价位的车型相当火爆,十万元随随便便就可以买到合资品牌的紧凑型车,甚至十万元不到就能买一辆精品小型车,汽车厂商们到底做了什么?新车又为什么扣上了“减配”的罪名,接下来教授为你解答。
任何一件商品都离不开成本这个因素,成本的高低也间接影响着商品的性价比。汽车也是如此,所以就有了模块化生产这个概念,其实说通俗一点就是套娃,这个套娃指的不是外观设计上的套娃战术,而是各种零部件的模块化生产。
大至中控台上的多媒体系统(特别是那种矩形的CD机),小到车窗升降按钮或者空调出风口部件,还有消费者平时看不到的底盘部件,这些很多都是同平台、模块化生产的。如果说物以稀为贵的话,那么这些模块化生产的零部件数量庞大,价格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一个全新的汽车外观设计,背后是一支庞大的设计团队,经过漫长的决策才能够真正面世,这也是需要付出很多资金的。如何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让车辆尽量不会失去新鲜感,又能够花最小的资金来实现?
汽车厂商是很聪明的,实行套娃战术,由大众带领的这股风潮已经席卷整个汽车市场,各大厂商都相继模仿,设计成本大大降低。还有就是小改款,隔一年半载就出个小改款,换换中网造形,前后大灯造形,内饰换一下材料,这样来多几次小改款,十年就很容易过去了,这样分摊开来,汽车外观内饰设计这一块的成本就低下来了。
人们常说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得没错,如果要说现在的汽车制造工艺比十几年前有着翻天覆地的提升,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汽车制造的效率,的确是有着很大的提升,汽车制造每个环节的车间都向着高效率、全自动化发展。在这里举个例子,上汽大众的安亭汽车三厂,年产量能够达到60万辆,算下来就是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辆车下线,如此高的效率,成本平摊下来自然就降低了。
这一点在所有的车辆上都能感觉到,现在的汽车开发都要考虑到节能减排,轻量化,大家一定听说过“多10匹马力不如轻10公斤”这句话,轻量化意味着更好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说到这里很多人的固有思维就出来了,说教授骗人,汽车越做越轻,偷工减料,肯定不安全,就是害人的东西。
现实其实不是大家想到的这样,汽车的安全与否,跟车身的重量没有直接的关系,那只是人的主观意识而已,现在这一代的路虎揽胜采用的是全铝车身,比同等强度的钢结构车身轻180kg,还有一种材料——碳纤维,保证拥有超高强度的同时拥有非常轻的重量。
之前的文章里教授曾经提过,一辆车的安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的设计,各种力学的应用,这些小细节是不可忽略的,科技的进步,意义就在于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能够用更加轻量化的材料来减轻重量。
10年前的丰田皇冠要多少钱?普遍都要35-40万提车。10年前的大众速腾要多少钱?最低配的乞丐版都要16万落地。13年前的别克凯越要多少钱?自动挡最低配都要15万落地。再看看现在,皇冠25万落地,速腾12万落地,凯越最低配落地不用7万元。
其实消费者都只看到当前的车型价格,没有对比,哪里看得出便宜,现在的汽车整体价格水平相比十年前下降了很多,其实就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加容易的买到汽车,价格下来了,相应在配置上进行精简,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老一辈的人们心里一定有着一种情怀,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的那些皇冠、天籁、奥迪A6,还有凌志LS系列等等,满满都是情怀,什么大排量V6引擎、按摩座椅、电动遮阳帘等高大上的配置,这些豪华的配置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所以接触到现在的新一代车型,就会主观的觉得这车简配严重。